• 医馆公告
【丹凝中医】胆结石的治疗为什么应该选择中医?

什么是胆结石?

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,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,很多地区已经超过温饱水平,存在很多过食肥甘厚味、暴饮暴食、酗酒等不良习惯,再加上经常三餐时间不规律我国目前胆结石的发病率约为7-10%

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,又称胆石症。胆石形成源于异常的胆汁成分,主要分成三种类型:胆固醇结石、胆色素结石以及混合性结石在国内,混合性色素泥沙样结石远多于胆固醇性结石。胆结石的产生与环境、遗传、生活方式有关,影响因素作用下,胆汁分泌紊乱,胆汁成分改变,胆汁内有结晶析出,胆囊动力不足,无法排空,即形成胆结石。胆结石按发生部位不同,可分为胆囊结石、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。本篇内容讨论的主要是胆囊结石






胆泥是胆结石的前奏,它在胆囊中形成新月样覆盖层。胆泥是一种厚的、黏稠的物质,其成分包含卵磷脂-胆固醇液晶、胆固醇单水结晶、胆红素钙和黏蛋白凝胶。胆泥的出现意为着胆汁中胆固醇或胆红素钙的过饱和。这一阶段由于病理产物的体积较小,有较大可能通过增加胆囊动力经胆管排出。




胆结石通过B超检查即可确诊


01

胆结石的常见病因



多次妊娠

女性在妊娠期间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,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。且妊娠期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,胆囊内胆汁潴留行形成结石。


喜静少动

运动少的人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,胆汁排空延迟,胆汁淤积,胆固醇结晶析出,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。


体质肥胖

高胆固醇、高糖饮食易形成胆结石。


不吃早餐

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,利于细菌繁殖,促进胆结石的形成。


餐后体位

饭后久坐,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,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,易形成结石。


肝硬化者

肝硬化病人的胆囊收缩功能低下、胆囊排空不畅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。


遗传因素

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。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。

02

胆结石临床表现


80%的胆结石没有症状,其余者表现为特征性疼痛(胆绞痛或上腹痛)、胆囊炎或危及生命的胆管炎。在体检时右上腹可有压痛

胆绞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,多数患者在发作时伴有恶心、呕吐。或可有消化不良,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,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。



undefined


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,患者出现畏寒、发热。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有黄疸


03

胆结石的治疗




胆石症常并发慢性胆囊炎,慢性胆囊炎患者长期胆区闷痛,消化功能下降,影响生活质量。急性胆囊炎则起病急骤,严重者需要手术切除胆囊。此外,结石对胆囊和胆管的长期刺激可引起癌变。

所以即使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无症状,仍建议患者尽早治疗

胆结石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,减少结石的产生,促进已有结石的排出,避免并发症的发生。可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。

手术治疗通常是切除胆囊,可以消除相关症状。但是胆结石可复发于肝内胆管中,形成新的问题。且手术存在一定风险,胆囊切除也有不少弊端。无症状患者更是不值得直接切除一个器官。

undefined


04

胆囊切除的弊端




胆囊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。分泌粘液保护胆道黏膜;帮助吸收消化脂肪;排出胆汁的同时还能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。胆囊切除后功能会相对减弱,胆总管可能出现代偿性扩张,出现类似胆绞痛和不适感

胆囊切除术后还有可能出现胆囊术后切除综合症如胆管残端综合征、Oddi括约肌痉挛、胆道运动功能障碍、胆盐诱发的腹泻和胃炎等。



因此胆结石通常尽量选择非手术治疗,在病情严重,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选择手术治疗。

西医的非手术疗法主要有口服胆石溶解药,如熊去氧胆酸片,适合胆固醇型胆结石,一般需要服用6-24个月才能溶解胆结石,有可能引起恶心、呕吐、便秘等胃肠道症状。无法溶解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。

中医通过辨证施治,予以疏肝利胆,排石止痛。从而改善肝胆功能,促进胆汁排泄,改善胆囊内环境,减少结石形成和复发。同时改善脾胃功能,促进身体代谢的平衡,从而影响结石的形成过程。




中医治疗对于绝大部分胆石症患者都有一定作用,对于结石较小(直径小于胆管直径)、泥沙状胆结石或处于胆泥阶段的患者,中医治疗可促进结石、胆泥排出。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,在手术前中医治疗可缓解胆道炎症,辅助手术顺利进行,术后中医治疗可预防胆石复发于肝外胆管和肝内。其中泥沙状胆结石因在我国发病率高,其结石质脆易碎,像大小不一的泥沙广泛分布在整个胆道系统,属于色素型结石不适合使用西药溶石,手术又难以彻底取石,应尽早选择中医治疗,避免结石在胆囊内过度堆积引起并发症




胆石症常见证型为肝胆湿热、气滞血瘀,常用方剂有大柴胡汤、茵陈蒿汤。常用药有茵陈、金钱草、龙胆、虎杖、柴胡、鸡内金、栀子等清肝利胆,佐以桃仁、蒲黄等活血化瘀。佐以针灸、耳穴治疗或缓解症状。针刺胆囊穴、足三里、肝俞、胆俞等穴位。耳穴贴反应点止痛。



05

 如何预防胆结石     


饮食应多以蒸、煮等少油方式烹饪,以清淡、少渣、易消化的饮食为主。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








忌高胆固醇,高脂肪的食物,如动物内脏、肥肉、油煎炸食品。忌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,烟、酒、咖啡。如辣椒、胡椒面等,适量控糖。




生活规律,三餐准时,勿暴饮暴食,不吃早餐。




每年应定期西医体检(包括肝胆B超),中医体质诊断,便于早发现、早治疗特别是家里亲戚有胆结石的患者,要注意相关的预防体检。


病例分享





彭某,女,50岁。就诊时间:2019年8月20日。

主诉:上腹疼痛2月余,胆囊切除术后半月。

现病史:患者2月前开始上腹疼痛,确诊为肝内外胆管结石,于2019年8月6日行剖腹探查术+胆囊切除+肝左外叶切除+胆道镜取石+T管引流术。

刻下:肝胆区胀痛,左肩胛处躺下酸痛剧烈。纳差,呃逆,偶尔饭后胃痛。术后仅排便3次,成形。偶尔排尿困难。入睡困难,睡眠质量差,易醒。乏力,精神差。

舌紫,尖红,苔黄腻。脉弦细虚。



舌象变化:

首诊时患者舌红,苔黄厚腻。被诊断为肝胆湿热证

复诊时舌苔转为薄白苔,湿热情况明显好转,肝区疼痛症状明显减轻。



治疗:健脾疏肝,清胆利湿

处方:党参20 茯苓30 姜半夏15 陈皮15 炒枳壳10 厚朴15 木香10 金钱草50 茵陈20 黄芩10 干姜8 川牛膝20 合欢皮30 磁石30 延胡30 炒白芍15 泽兰15 萆薢30 炙甘草10 酸枣仁30 焦山楂20 龙骨30

七剂后肝区疼痛缓解,大便正常。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服用3个月左右,诸证改善。嘱患者未服药时可以金钱草30g生姜6g煮水代茶饮,以利胆排石。

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,不存在任何对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,无法代替专业医生建议。

中药需在医生的辨证、指导下服用。如有诊疗需求,欢迎拨打前台电话:0592-2130666进行咨询、预约。我们将安排医生为您解答。

版权所有:厦门丹凝中医 闽ICP备2021003023号-1 技术支持:摩通科技
tml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