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∙冬至
//颜红角
寒风在厦门的肆虐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冬天确确实实降临了。在阵阵冰凉的围绕下,秋裤默默地出现在厦门人的视野范围内,静静地抵御着低温的侵袭。同时,冬至也踩着2017年的尾巴悄悄来到。
2017年12月22日,一个跟以往一样的周五,太阳在长达3个月的跋涉过后总算来到南回归线上,将所有的热情尽数释放给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,徒留给北半球一个冷冰冰的背影。这天,一年中太阳是最懒的,非得要慢腾腾地上工,更是早早跑了,留给北半球一个漫长的黑夜。从这一天开始,冬天正式拉开帷幕。
冬至,即冬天的开始,这就意味着气温的整体下降,也意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要随之改变。古人认为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冬至。意思是冬至是自然界的阴气达到鼎盛,阳气开始上升的节点,在这一天白昼时间达到最短,影子的长度则达到最长。《载敬堂集》记载“夏尽秋分日,春生冬至时”,指出冬至节是春季的讯号。但是,这并不代表着气温也开始升高。实际上,由于地球表面和水汽储存的热量大大减少,虽然太阳在这一天之后慢慢从南半球挪过来,也不断地释放热量到地表,但每天流失的热量仍然大于接收的热量,因此,天气还是在逐渐变凉。加之,盘踞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仍然三不五时就前来游玩,所以,想要盼到气温回暖,还是得等到冷锋的势头过去。
中国的古人们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侯蚯蚓结,二侯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传闻,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这个时候虽然阳气已经开始生长,但引起仍然十分强大,所以土里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子;麋与鹿是同一个科的动物,但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麋的角是朝后生的,所以为阴,因此冬至一阳生,麋感受到阴气渐渐消退而解角;由于阳气开始生长,因此山里面的泉水也慢慢开始流动并且渐渐变得温热。
冬至,既是中国农历上的一个重要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冬至的由来是源自于3000多年前的周公用“土圭测景”找出“土中”(中国的中心)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。《尚书 洛诰 》记载:周公“朝至于洛师”,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,最后确定涧水东、瀍水西、瀍水东皆“惟洛食”(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)[3] 。周公通过“土圭测景”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,被载入了古代典籍,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。
依据周公测量所定的天下之中,周人详细规划了周朝的第一座国家都城,《逸周书·作雒》载:“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,……南系于洛水,北因于邙山,以为天下之大凑。”定天保,依天室”,国家社稷(都城、宗庙)完成之后,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,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。 据记载,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,也就是说,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“日影”最长的一天,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。由周到秦,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。至汉代依然如此,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”也就是说,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
冬至又被称为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并相沿至今。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,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因此,也可以说专门过“冬至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因此,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冬至,更是有着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从周代起,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祭祀时间,历朝十分重视冬至的祭祀。《周礼春官·神仕》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。”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,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其后二岁,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,推历者以本统。天子亲至泰山,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,每修封禅。”《后汉书礼仪》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。”还要挑选“能之士”,鼓瑟吹笙,奏“黄钟之律”,以示庆贺。唐宋时,以冬至和岁首并重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:“十一月冬至。京师最重此节,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官放关扑,庆祝往来,一如年节。”《清嘉录》则直言:“冬至大如年”,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,国内许多地方一直延续着此习俗。
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,主要是因为“气始于冬至”。因为从冬季开始,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,由静转动。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,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配。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,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。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吃饺子和汤圆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。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,寓意驱除寒冷之意。虽然现在的人们没有过冬至节的习惯,但冬至好歹也是“年时八节”之一,神州大地有着各式各样既美味又寓意美好的美食,比如北方多数地区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药舍的饺子,江南驱避疫鬼,防病祛灾的赤豆糯米饭,闽南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汤圆等等,就连宝岛台湾也有着热闹的祭祀活动。在冬至这一天,用糯米粉捏成鸡、鸭、龟、猪、牛、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,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,用以祭祖,以示不忘老祖宗。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,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,一一祭拜祖先,俗称“祭祖”。祭典之后,还会大摆宴席,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。大家开怀畅饮,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,称之为“食祖。”冬至节 祖先,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,以示不忘自己的“根”。 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等。
冬至之后,虽然太阳总算从南半球慢慢挪回来了,也带来了更多的热量,但是气温仍是一天比一天冷,也因此民间流传着:“一九、二九不出手,三九、四九冰上走,五九、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,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。”因此仍然要做好保暖御寒的工作,可以适当多吃些牛肉、羊肉等,必要时可以使用药膳养生,但由于普通人对于自身体质的不了解以及中药知识的匮乏,因此,若要服中药,还是要找个中医师看一看。
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
地址|厦门市湖里区万达广场SOHO公寓D2栋1楼
电话|0592-2130666
燕来福国医馆
公众号ID:xmylfgy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