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地区春季注意防湿病
厦门大学医学院 王彦晖教授
今年厦门地区的人们度过了一个阴冷潮湿、比较郁闷的春节,从大年二十九开始,至今天气阴沉,大雾弥漫、阴雨连连,人群中许多人感觉身体倦怠、精神不振、胸脘痞闷、腹部胀闷、大便失常、疲乏无力。从中医学角度讲,这是湿邪作怪导致的湿病,据笔者的临床观察,主要有三大不良因素导致这个季节的湿邪偏盛,湿病泛滥。生活中应当注意从三个方面预防湿病的发生。
一.三大因素导致湿病
1.湿度很高,温度波动
从春节前至今,厦门天气特点是变化多端,令人不适。由于北方的寒冷气流和偏南暖湿气流剧烈交争,时而阴冷潮湿,时而雾气腾腾,气候呈现温度上下剧烈波动,湿度很高,经常发现墙壁滴水,地板湿滑。这种潮湿的环境也为许多致病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人生活在这种湿气偏盛的环境中,会出现烦闷、脘腹胀闷、头身困重、倦怠、精神不振。
2.春节应酬,肥甘厚味
从中医学角度看,胆固醇和血脂高属于体内痰湿太多,高脂肪、高胆固醇的食物和各种酒类都是属于容易助长痰湿的食品。春节期间人们难免多吃高脂肪、高能量的动物性食品,饮酒也比平时多,这些东西饮食得过多,超过身体的运化能力就会成为病理产物,成为危害身体的痰湿。
3.春雨绵绵,运动不便
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的运行,减少湿邪的产生。今年春节假期,适逢阴雨绵绵,不利运动,许多人连串门都少了,发个短信就算拜年了。酒食过度、运动不足、外环境潮湿,导致体内湿邪亢盛。
二.三大措施预防湿病
1.清淡饮食,祛除湿邪
年轻人和素体湿热较重的人(通常舌苔黄厚腻)
湿热1 湿热2
饮食以清淡为主,宜谷类、赤小豆、绿豆、薏苡仁、苦笋、芹菜、空心菜、金线莲、西瓜、冬瓜、丝瓜、藕、火龙果、甘蔗、蛤蜊、海蜇、老菜鸭母。少吃油腻、辛热和煎炸的食物如狗肉、羊肉、鸡肉、虾、龙眼肉、红枣、辣椒、韭菜、肉桂。多饮铁观音和普洱茶。
老年人和素体寒湿较重的人(通常舌质淡)
寒湿1 寒湿2
饮食以素食为主,多食祛痰湿的谷类、豆类、紫菜、洋葱、批杷、葫芦、白果、薏苡仁、包菜、茄子、芋头和辛香的九层塔、胡椒、姜、香料、金桔、韭菜、葱、蒜。宜红茶和普洱茶。忌油腻、凉茶。
2.抓紧时机,增加运动
虽然阴雨绵绵,不便运动,但是一定要抓紧天气放晴的时机,进行运动。通过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痰湿的产生。
3.注意作息,足够睡眠
中医学认为:生活不规律,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气机紊乱,进而产生湿邪。因此要注意在晚上9-11点间入睡,尽量规律生活,使身体保持一个较好的内环境度过这个湿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。
本文虽然题目点明“厦门地区”,但是类似的情况在我国沿海地区(尤其是闽台和粤、港澳)都有,总之整个春季湿邪都偏重。